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贯彻落实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为中心任务,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在对市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院特制订如下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
一是严格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稳定基本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先进行小范围的教学改革试点,然后再逐步拓展到各门课程。
二是以现有教师队伍和已实施的成功教学改革措施为基础,深入推进立足于我院实际的教学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对市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状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其教学改革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促进我院教改活动的开展。
四是全面动员院内各教研部教师,认清形势、大胆探索,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实践之中。
二、坚持有效做法
要在坚持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大胆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要坚持深入开展“家长、学生两地书”活动,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开展电子邮件、微信、手机短信等新形式的两地书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是要坚持加强话语方式创新,以把党的创新理论完整、鲜活及与时俱进地进行表达,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充分揭示出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二是两门课程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课程期末考试结束后,选拔1%的优秀学生,在参加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资助、教师带队、为期5-7天的外出实地调研活动,并写出5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参加院、校两级评比,学院对优秀实践教学报告予以奖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一是要继续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要继续充实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将案例思考、视频资料、师生互动等内容上网,开展实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程,一是要继续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将最能说明问题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引入课堂,增强对形势与政策解读的效果,提高学生对国情、世情的认识水平,力促学生成为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积极拥护者。二是要不断完善网络考试的方法,积极探索规模化推广的路径。
三、充实教学内容
一是要紧扣教学大纲,开展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积极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内容、路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入有助于强化重点和化解难点的内容。
二是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将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解剖,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
三是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世界各国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进行有效结合,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内涵和提高文化软实力为抓手,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亲和力,降低单纯理论灌输教学带来的抽象性和枯燥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四是以我院学科建设和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项目、重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重庆廉政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依托,以科研促教学,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研究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时代气息。
四、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要加大课堂互动式教学力度,强化课堂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综合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把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是要加大网络教学力度。各门课程都要积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在通过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等形式,加强对学生教育与联系的同时,还要充实网络平台资料库,将最新的文字、视频、专家解读、理论热点、焦点话题等材料上网,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突破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四是要起步尝试专题教学。首先,各教研部要在深入讨论马工程教材的基础上,以大纲为指南,规范化地设计专题(章节)模板、补充内容、阅读参考书以及学习方法介绍。其次,所设计的专题要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化解难点,更关注热点,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要坚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好每学期的几个教学专题,以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视频材料,及时讲清、讲透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及国内外形势演变的动因与对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要紧密围绕教材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五个中心内容,认真开展教研部内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专题教学(暂以一个教师讲完所有专题的形式)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要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教学要求基础上,以专题教学为依托,探索构建2-4人为单位的专题教学小组,先进行小组内专题教学尝试并总结经验,逐步扩大专题教学班级数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首先是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先由2位教师开展两两对接的专题教学尝试,在试讲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其余教师再分别拿出一个班,开展类似的专题教学实践。其次是要在专题教学实践中,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信息,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修改教案,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是要拓展教学空间,一方面,由学院牵头加强与重庆市内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等单位的联系,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第二课堂基地群,力争带领部分学生利用周末进行实地参观,深入推进国史、国情教育;另一方面,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参观全国各地红色文化基地,使学生充分感受“活着”的历史,增强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强化实践教学
围绕国家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发挥好实践教学之于理论教学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教学“六大模块”和“十大环节”设计与实施,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实际、拓展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六、总结汇编教改成果
各教研部要制定详细的部内教改计划,有专题教学计划的,不但从专题内容设计到课件制作均要责任到人,而且要在教研部内集体讨论确定。与此同时,对所实施的教学改革效果要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成果汇编成册上报学院。
学院对质量好、值得推广的教改成果,采取院内交流,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成果出版,扩大社会影响;设置专项奖励经费等方式予以支持。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试行全院教师轮流讲授公开课制度,每学期每个教研部至少组织2次教学公开课,每个专任教师在1个学期内至少观摩、评价2次公开课,其听课评价表由各教研部汇总、分析后上交学院,学院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意见反馈并总结,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是紧密结合我院教师实际和学科建设需要,继续邀请一定数量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举办高质量学术讲座,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课程培训,从2015年暑假起,以组织教师赴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为契机,制定持续的年度培训计划,广泛吸收国内各知名大学的成功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切实提高每学期至少3次教研活动的质量,院领导分别参加各分管教研部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深入研讨解决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大力引进优秀博士。
六是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七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高水平学校做访问学者。
八是加强学科间交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师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