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9年入选重庆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获评“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试点建设单位”“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建设单位”。学院拥有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重庆市版权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下设综合办公室、学工办公室和8个教研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国家安全教育教研部。
学院承担全校本、硕、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5个二级方向招生。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 “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1人;重庆英才3人;重庆市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1人;重庆市高校名师工作室负责人1人,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年度人物”1人;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1人;重庆市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约研究员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学比赛二等奖1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十三五”终期验收中获评“优秀”,入选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连续12年不断线。2024年,立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7项,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5项,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13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获评“优秀”。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自然辩证法通讯》《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等高水平期刊、省级及以上党报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8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包含重庆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九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
2018年率先在全市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修课”,并将本门课程建设成为2019年度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指导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团在2019年获评重庆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三结合’模式探索”入选2019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三支撑三覆盖两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入选20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在2020年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锻炼自我、全面发展为育人宗旨,本着团结、服务、创新的原则,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