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首页>>综合实践网>>教学动态>>正文
‌樟林探绿产研路‌ ‌栗峰承红思政心
2025-07-07 21:46 罗笔畅 王晓洁 唐凤 邓兰昕/文 程好 杨正慧/图 

20257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实践课暑期集中实践宜宾分队赴叙州区樟海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实践分队通过实地考察油樟种植基地、聆听产业规划讲解、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等方式,系统调研了油樟产业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多重价值,重点探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为深入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位于宜宾市郊40公里的樟海镇,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油樟种植基地,既是四川省现代林业综合实验区,也是宜宾乡村振兴的示范窗口。当地林业工作人员张柳静向师生们系统介绍了油樟这一特色树种:其学名源自樟脑含量高的特性,四季常青的叶片富含挥发性油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产业采用“落叶经济”模式——仅需收集自然脱落的叶片即可提炼樟油,每片落叶可创造约0.01元价值。这种不砍树只拾叶的生产方式,既保障了40万亩樟林的生态完整性,又为农户开辟了稳定增收渠道。据统计,当地农户通过收集落叶年均增收超万元,真正实现了叶落成金的生态价值转化。这种将生物特性、资源循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样本。

2022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考察时特别关注了该产业的生态发展路径。在本次思政实践活动中,师生们深入探访了油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在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金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樊建东总经理详细介绍了樟油精加工的完整工艺流程。通过先进的蒸馏、分离技术,这种“液体黄金”被广泛应用于日化美容、医药制剂、高端香料、食品防腐等十余个领域,特别是其军事用途展现出特殊战略价值。更令人瞩目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循环系统——将加工残渣100%转化为有机肥料和养殖辅料,实现全产业链吃干榨净零废弃目标。这种三零生产模式(零污染、零排放、零浪费)创造了年产值超亿元的生态经济奇迹。从枝叶提取到废料还田,每个环节都诠释着“两山”理论的实践智慧。如今,樟海镇不仅成为林业碳汇的重要基地,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世界油樟看中国,中国油樟看宜宾,宜宾油樟看叙州,作为全球油樟产业的中心,宜宾叙州区占据着行业主导地位,但当前正面临严峻的价格挑战。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樟油出口价格从正常水平的35-45/斤腰斩至18-19/斤,严重影响了当地樟农的生计。金森林业樊建东总经理指出,建立区域性交易平台是破解定价困境的关键。希望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推动成立宜宾桉叶油交易结算中心,不仅能帮助掌握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更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举措如果未来能够顺利实施,预计可使农户收入提升30%以上,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产业支撑,真正实现世界油樟之都的价值回归。

在宸隆林业周伟强总经理的带领下,师生们实地考察了油樟芝与牛樟芝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该企业通过原料预处理菌丝体培育活性成分萃取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体系,实现了药用真菌培育的技术突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发的专利培育技术,使产品活性成分含量提升40%以上,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抗肿瘤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研发。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让传统林下经济产值提升5倍,更打造出中药材现代化生产的标杆案例,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升级提供了科技赋能的新范式。

在深化校地合作仪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宜宾实践分队队长陈艳宇副教授向樟海镇和丰社区正式授予重庆工商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牌匾。樟海镇李飞副镇长代表社区接受授牌时表示,这一合作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他特别寄语在场大学生:希望你们珍惜青春时光,将课堂所学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未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此次授牌标志着校地双方在人才培养、理论实践融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新时代青年投身“三农”工作搭建了重要桥梁。

在本日思政实践的后半程,师生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栗峰山庄。这座见证了民国学术辉煌的建筑,向访客们无声诉说着傅斯年、李济等学术大师在此开展殷墟考古、方言调查的峥嵘岁月。通过珍贵的历史档案和实物展陈,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前辈学者在战火纷飞年代坚守学术理想的崇高精神。特别是在甲骨文作品陈列室里,当年学者们伏案钻研的身影仿佛历历在目。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年轻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人文精神与科学探索的完美融合,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获得了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本日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到此圆满落幕。师生们深入樟海镇油樟产业基地,实地考察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为传统农业带来的变革力量。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的参访中,前辈学者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位师生。这场融合产业调研与人文熏陶的实践之旅,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更强化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为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条:在实践中明理:思政课实践江津分队走进兰家沱港
下一条:发扬抗战精神 体悟文化力量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院办电话:023-62769584
研究生办电话:023-62760210

Copyright© 2015-2024,School of Marxism.CTB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