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首页>>综合实践网>>教学动态>>正文
寻根民族瑰宝 砥砺思政初心
2025-07-06 21:02 文/图 陈星霓 

202576日,为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践行知行合一理念,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综合实践暑期黔江实践分队来到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作为黔江之行的重点,博物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与民族文化展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大思政课”。

undefined

历史厅:追溯民族发展脉络

在历史厅,师生们通过出土文物、古籍文献和场景复原,系统了解了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迁徙历程与发展轨迹。从巴渝先民的农耕文明到土司制度的历史变迁,生动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西南边疆的历史进程,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实物佐证,厚重的历史积淀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历史脉络。

undefined

居民厅:走进传统民居智慧

    居民厅以实物展陈与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风貌。该展厅系统陈列了明清至近代各民族生产生活用具,生动展现了山地民族的生存智慧。在农业生产展区,师生们重点观摩了清代铁制犁铧、木质水车等传统农具,这些因地制宜发明的耕作工具,体现了少数民族适应山地环境的创造力。特别是展出的“脚碓”“手磨”等粮食加工工具,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劳动价值。生活用具展区陈列着各式竹编器具、陶制炊具等日常用品。带队教师现场指出:“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用具,蕴含着‘物尽其用’的生态理念。比如这个可拆卸的竹编背篓,既轻便又实用,是山地运输的智慧结晶。”火塘、堂屋等生活场景的还原,让同学们直观体会到少数民族适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哲学。

服饰厅:解码民族美学密码

    五彩斑斓的苗族银饰、工艺精湛的土家织锦……服饰厅的展品让师生们目不暇接。这里展出了各民族传统服饰及制作工艺,特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织锦技艺,这些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反映了各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点。讲解员特别介绍了国家级非遗“西兰卡普”的挑花技艺,以及苗族银饰“以重为美”的文化内涵。

undefined


礼仪厅:感悟传统礼俗教化

    婚嫁、丧葬、节庆等礼仪场景的立体展示,配合多媒体互动装置,使师生们深入理解了少数民族“以礼化俗”的社会治理智慧。礼仪厅集中呈现了各民族在人生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的文化传统。通过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以礼化俗”的社会治理智慧,以及礼仪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undefined

文物厅:触摸历史真实印记

    汉代铜鼓、清代土司印信、革命时期民族地区宣传画等珍贵文物,构成了一部“实物版”的地方史。在青铜器展区,师生们驻足观摩了汉朝的汉龙纹虎钮錞于、国家一级文物唐钟和汉代铜鼓等礼乐器具。这些制作精良的青铜器物,不仅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冶炼技术,更见证了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早期交流。

实践课堂: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此次黔江重庆民族博物馆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文化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通过参观历史厅、民俗厅、文物厅、居民厅、礼仪厅和服饰厅等特色展厅,师生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画卷。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将继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引导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历史认知中增强历史自觉,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一条: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抗战精神
下一条:博物院春秋研读 长江畔文化邂逅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院办电话:023-62769584
研究生办电话:023-62760210

Copyright© 2015-2024,School of Marxism.CTB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