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豪11楼会议室成功举办第30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暨传习学术论坛。本次沙龙主题为:“全面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数智赋能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旨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发展。来自重庆市辅仁中学、江南小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齐聚一堂,共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大计。

胥炜博士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的运行机制及应用路径”为题,聚焦数智技术赋能思政实践教学这一核心,系统剖析了数字地图的科学运行逻辑,揭示了其高效协同、数据驱动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如何“建好、用好、用活”这一创新平台的具体策略,为有效拓展“大思政课”的实践广度与深度,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实施路径。

江南小学袁敏老师以《AI赋能合作升级——〈大家来合作〉课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为题,通过小学一年级德法课《大家来合作》一节作为具体案例,生动阐述了如何借助AI工具推动思政教学创新,实现教学设计的精准化、情境构建的沉浸化以及学习支持的个性化,为思政课堂如何有效开展人机协同的“智慧教研”,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成功范本与深入思考。

学院研究生谭于莎以《算法推荐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现实和路径》为题,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深入剖析了算法推荐技术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与现实价值,不仅揭示了该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就高校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利用算法推荐,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精准度与实效性,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实施路径。

与会师生围绕数智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内容广泛涉及理论应用、实践创新、各学段现实挑战及破解路径,并在推动多元化实施、加强课程资源整合、促进学段有机衔接等关键问题上形成重要共识。此次交流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了富有启发性的新思路与可行方法。
龙睿赟副院长在总结中对各学段教育工作者的深度分享表示感谢。她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了AI技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与利弊,围绕教师如何合理运用AI技术,同步提升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问题展开多维度交流,同时针对进一步打破学段壁垒、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资源共享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思路,为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本次学术沙龙紧扣数智技术赋能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搭建起跨学段、跨领域的思政教育交流平台,促进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度对接,为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积累了丰富经验。数智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创新工程,未来仍需各方持续探索、协同发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