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停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教学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首页>>课程建设(停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一)
2015-01-14 09:40  


一、课程代码:1610101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英文名: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全校本科各专业
2、学时与学分数:48学时/3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先行、后续课程:本课程与《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全校统一闭卷考试,平时成绩30%+实践报告成绩20%+卷面成绩50%。
五、纲目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专题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师生对话交流相结合;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社会实践。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专题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师生对话交流相结合;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社会实践。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专题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师生对话交流相结合;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社会实践。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专题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师生对话交流相结合;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社会实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三)资本积累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的]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专题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师生对话交流相结合;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社会实践。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专题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师生对话交流相结合;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社会实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学目的]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专题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师生对话交流相结合;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社会实践。
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六、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
章次 内 容 总学时 课内
课时数
课外
课时数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4 4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0 9 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 5 1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8 7 1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8 7 1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6 5 1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3 2 1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3
总学时数 48 42 6
七、建议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高教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节、《致约•布洛赫的信》。
3、列宁:《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国家与革命》
4、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十大关系》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第四点、《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6、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时候,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7、《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8、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重点难点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简介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院办电话:023-62769584
研究生办电话:023-62760210

Copyright© 2015-2022,School of Marxism.CTB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