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教研部活动 
 研究生新闻 
 校领导上思政课 
教研部活动
首页>>学院新闻>>教研部活动>>正文
在实践中明理:思政课实践江津分队走进兰家沱港
2025-07-09 11:15 杜雅雯 李林蔓/文 刘恩汐 邓成彩/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7月8日,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综合实践江津分队赴江津德感工业园兰家沱港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师生们深入港口作业区,通过现场观摩、企业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重点考察了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素材。此次调研活动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水平。

初心所在:三线建设与江津兰家沱港的落成

江津兰家沱港,位于江津德感兰家沱街道。三线建设时期,长江川江段通过炸礁、筑坝等措施大幅改善通航条件,交通运输部、四川省在原有水路交通枢纽基础上,新建了江津兰家沱港等专用码。江津港江宽水深,地理位置优越,与成渝第一条铁路干线、新中国第一条新建铁路线成渝铁路古家沱站相距仅2.5公里,成为沟通云、贵、川3省的物资集散地。港口1966年动工1972年竣工,成为江津地区多家机械厂设备、物资转运的枢纽。

使命在肩:川大地震的救灾转运枢纽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江津兰家沱港成了重庆和东部省份支援灾区的“生命救援转运站”。港口紧急暂停常规货运,全员24小时轮班,优先保障抗震救灾物资通行。江津港水运距成都仅650公里,且铁路衔接能力最强,“水铁联运”模式将东部物资入川时间压缩50%以上,成为重要生命通道,在陆路中断、航空运力饱和时,水路系统优秀的承压能力保障了物资源源不断。例如,海螺水泥经水路转运至绵阳,相比公路物流成本降低35元/吨,益海嘉里粮油基地启用“皮带机+铁路”联运,粮食从船上经皮带机直输火车车厢,单日转运效率达1500吨/小时。

2008年5月16日,首批由上海紧急调拨的10万顶救灾帐篷抵达重庆江津兰家沱港,通过铁路运输在48小时内迅速分发至汶川、映秀等地震重灾区。这一高效运输方案较纯陆运提前3天完成,使救灾物资多覆盖20万受灾群众。在震后一个月内,兰家沱港作为重要物资集散地,累计发运近500艘次船舶,向四川灾区输送了3万余顶帐篷、10万吨食品药品及210台工程机械,为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德感工业园内的柴动力、重庆齿轮箱等企业紧急转产救援设备,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

当前,兰家沱港正以多式联运创新模式驱动区域产业升级。江津港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通过优化多式联运体系显著降低物流成本。以益海嘉里为例,其粮油原料可通过航船经2公里封闭传送系统直接入仓,每吨物流成本降低5元,年节约成本达750万元,有力助推了江津食品工业集群发展和西南粮油集散中心建设。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枢纽,江津港上接宜宾、下连珞璜、远通上海,远程运输每吨可节约成本5-7元,不仅有效帮助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更为德感工业园区的江增重工、威马农机、重庆齿轮箱等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支撑和出口服务,助力重庆农机远销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

江津港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连接枢纽,依托铁公水综合交通优势,结合规划中的重庆第二机场空运资源,正在构建水、铁、公、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国家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战略机遇下,若渝黔桂运河规划得以实施,江津港将实现与广西钦州的直接连通,深度参与打造绿色低碳、高效互联的物流经济走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在发展过程中,江津港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基因,持续开展长江生态保护工作,并通过结对帮扶周边村镇、提供上千就业岗位等举措,生动诠释了港口温度的深刻内涵。

江津区正乘国家战略东风,谱写服务区域发展新篇章。江津区委书记唐大军表示:我们坚信,开放包容的江津必将为各方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更优生活品质、更大惊喜收获。

行走中学习,实践中明理

重庆工商大学大思政课江津实践分队的师生们,在深入重庆江津的实地考察与调研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企业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责任担当。这种使命与担当不仅需要在课堂理论学习中领悟,更要在基层实践中深刻体认——师生们脸上的汗水与脚上的泥土,正是最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材。            

已是首条
下一条:思政课综合实践宜宾分队参访赵一曼纪念馆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院办电话:023-62769584
研究生办电话:023-62760210

Copyright© 2015-2024,School of Marxism.CTB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