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交出了一张满意答卷,该届44名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多名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担任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及相关行业党建、行政岗位,其中7人成功考博,创学院单年考博录取率历史新高。为进一步总结就业经验,谋划好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10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6届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在慧智楼91210会议室顺利召开。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明江,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富胜,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纪委书记洪富忠,副院长龙睿赟,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秦杉及导师代表黄伟出席会议,2025届毕业生代表及2026届全体研究生参会。会议由洪富忠主持。
刘富胜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向毕业生提出四点要求与建议:一是正视就业形势,保持积极心态,不因一时挫折而气馁;二是认清自身优势,增强就业信心,依托学校项目实践与学科竞赛提升实操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明确发展目标,提前做好规划,尽早确定考公、考博或就业方向路径,避免盲目备考与求职;四是主动表达需求,学院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帮扶,全力支持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秦杉通报了学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届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其中7人成功考博,多名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民营企业及民办高校,在学校、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及学院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25届毕业生取得了高就业率、和高优质就业率、高专业契合度的亮眼成绩。同时,她围绕2026届就业工作安排,重点讲解了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正确使用方法、就业材料的规范提交要求、分类签约流程等关键内容,指出后续学院将成立就业互助小组,不定期推送岗位信息,建议同学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打造个人优势,持续提升就业竞争力。
龙睿赟结合自身就业经历及往届学生案例,强调了基层工作的重要价值与发展机遇,鼓励同学们摈弃对基层工作的偏见,勇于投身基层建设。同时,她呼吁同学们打破“体制内优先”的固有观念,积极关注民营企业与新兴行业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及专业培训机构,系统提升面试能力和技巧,拓宽就业视野。
黄伟以自身职业规划经验为切入点,从五个维度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指导:一是做好职业规划,认清自身特质与优缺点,结合行业发展和城市环境等因素理性选择;二是培养超前思维,尽早为就业做准备;三是精准提升能力,借助导师资源开展试讲、模拟招聘等实操训练,有针对性地丰富央企国企实习、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经历;四是巧用外力,重视导师和专家的指导作用,避免“盲目傻干”;五是保持良好心态,以坚定信念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类挑战。
在经验分享环节,7位2025届考博已毕业毕业生的学长学姐通过视频方式分享了考博准备、目标定位与科研积累等方面的实用建议。2025届毕业生代表康松结合自身经历,提出“3+2+1”经验法”,即转变局限性职业选择、避免自我感动式学习、上岸即躺平三种观念;发挥专业理论知识和个人特长两大优势;保持一个面对挫折不畏惧的自信心态。
宋明江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动员会准备充分、信息详实、针对性强,要求同学们认真消化吸收会议内容,尽快付诸行动。他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认清形势、锚定方向。明确自身所处方位、未来发展方向及具体推进路径,坚定目标持续奋斗;二是强化动力、提升能力。发挥专业优势,突破认知壁垒,坚持长期主义,勇于参与基层实践;三是调整策略、稳中求进,以长期主义视角看待职业选择,实现稳步就业与持续成长。
此次就业动员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6届毕业生搭建了与学院、导师及学长学姐的沟通桥梁,既传递了实用的就业信息与经验,也为毕业生缓解了求职焦虑,明确了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