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停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教学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首页>>课程建设(停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2015-01-14 09:46  

总学时数:96 ,其中理论教学80,实践教学16。
学分:6 。
适用专业:所有在校本科学生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二次飞跃,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几大成果的理论体系,达到学生能学懂、真信和会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为公共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
四、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部分,实践教学部分另有实践教学计划)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0 学时)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学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 2学时)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邓小平理论(2 学时)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 学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2 学时)
•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掌握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小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共产党的理论学风密切相关。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因此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学时)
教学内容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1 学时)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1 学时)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 学时)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过程;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贯彻落实。
小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应努力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用之去指导实践。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 学时)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革命的概括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 学时)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3学时)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实践探索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概括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4学时)
• 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 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
•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近代中国国情;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涵;
2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3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原因;
4 、中国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
小结
本章主要是在我国近代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进程。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识我党在不同时期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的原因及其策略;从理性的层面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 学时)
教学内容
一、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学时)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2学时)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 学时)
•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掌握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艰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及其意义;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小结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保证、思想基础及相对有利的国际因素。我党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今后一切社会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造道路。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5 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学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2 学时)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 、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任务(2 学时)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邓小平理论基本理论问题的提出过程。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及其特点。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及“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和重点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及其特点
小结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要的问题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本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据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学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学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学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学时)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掌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难点和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根据;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小结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是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制定的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6学时)
教学内容
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学时)
•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2学时)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2学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为什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3、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小结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学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学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学时)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学时)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过程及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掌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掌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涵义;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教学难点和重点
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发展非公有经济的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小结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采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经济制度相适应,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5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2学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2学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教学基本要求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1学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了解民主的本质;了解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掌握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掌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
2、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
3、依法治国
小结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长期性、依法治国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学时)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学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学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和科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小结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证明,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的成败至关重要。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内容。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学时)
教学内容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学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2学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过程;掌握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及指导原则。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 、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及指导原则。
小结
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自古有之。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和谐社会有其特有的特征。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尤其重大意义。建立和谐社会应遵循其总体目标、指导原则来进行。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学时)
•维护祖国各地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学时)
•台湾问题的由来
••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学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与确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学时)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教学基本要求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当前台湾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问题,应坚持用“一国两制”去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难点和重点:
掌握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小结
   “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但却实践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科学的提法,意义重大。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2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1 学时)
• 时代主题的转换
• 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主题的认识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0.5学时)
• 独立自主是根本的外交政策
• 和平共处是基本的外交政策
• 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是一贯政策
三、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0.5学时)
• 和平崛起提出的主要依据
• 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 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对时代特征准确判断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掌握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和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2、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和重大意义
小结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做出了相应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在新时期具有重大意义。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1学时)
• 工人阶级与现代化建设
• 农民阶级与现代化建设
• 知识分子与现代化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0.5学时)
• 新的社会阶层的概念提出及涵义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三、 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0.5学时)
• 国内劳动者的联盟与爱国者的联盟
• 海外爱国者的联盟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团结和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
1、如何认识工人阶级地位的变化?2、如何认识中国的三农问题?3、如何认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如何认识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与作用?
小结
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期要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学时)
一、坚持党的领导(1 学时)
•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
•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0.5学时)
• 加强党的领导
• 改善党的领导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0.5学时)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掌握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新时期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问题;
2、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问题
小结
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试课,分两学期进行,每学期考试及格各记3学分。
六、教学时数分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96 ,其中理论教学80,实践教学16   学分: 6分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5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6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0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5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4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2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2
七、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八、主要参考资料
1.《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邓小平理论专题讲座》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版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03年6月
7、《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06年6月
8.《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
9.《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复兴中国—中共第三代对中国现代化的新追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九、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  密切关注当今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践。
•  打破传统单一的黑板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音像资料相结合。
•  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采用讨论和讲授相结合。
•  教材讲解和专题讲授相结合。

 

 

上一条:2018版各科新教材下载
下一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院办电话:023-62769584
研究生办电话:023-62760210

Copyright© 2015-2022,School of Marxism.CTB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