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教研部活动 
 研究生新闻 
 校领导上思政课 
学院新闻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2024“三下乡”三】 寻访老兵事迹 铭记历史荣光
2024-07-04 22:22 李靖/文 杨晓莉/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深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持续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7月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万川文澜”中华文化传承团前往万州区陈家坝街道茂合村,围绕荣获军功代表的老兵为主要采访对象,开展“寻访老兵事迹,铭记历史荣光”社会实践活动。

老书记周泽兵忆往昔:保定军旅岁月,坚韧铸就辉煌

“山上很穷,生活苦,饭都吃不起。”这是1977年入伍的周泽兵给传承团成员描述他当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当兵的生活。尽管生活艰苦,但周泽兵以其坚韧的意志和卓越的能力,在军营中迅速崭露头角,更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作战单位连队的一名班长。

(图为老书记周泽兵与团队成员交谈)

1981年10月,凭借在连队中的杰出表现,他荣获了个人三等功的殊荣。在担任连队班长期间,周泽兵深知,自己不仅是战士们的领头羊,更是连队精神的传承者。因此,他始终以身作则,无论是日常训练、战术演练,还是执行紧急任务,他都冲在最前,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为战士们树立了榜样,连队也在他的带领下屡创佳绩,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图为传承团成员前往周泽兵家中参观)

1982年,退伍回乡的周泽兵一直务农,6年后担任万州区陈家坝街道茂合村支部书记,从此扎根基层,投身乡村振兴。他表示,时代在发展,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再也不用为温饱发愁。每当看到年轻一代在党的领导下茁壮成长,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他就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能让更多人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二等功臣牟炳华忆往昔:消灭敌人八名,中越边境上的无畏壮举

茂合村还有一个挂着“光荣之家”的院子,这是荣获个人二等功老战士牟炳华的家。“该同志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表现勇敢、不怕牺牲,消灭敌人八名,曾两次掩护同志脱险,为战斗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是牟炳华的立功受奖证书上的一段话,简短却字字千钧。

(图为牟炳华的立功受奖证书)

“敌人在猫儿洞射击,我阻止他开枪,用手抓住枪支往外拖,那枪烧得滚烫。”牟老先生年近古稀但依旧精神矍铄,在院子里与传承团成员们围坐一起,生动讲述着自己曾经的作战经历。在云南省红河州服役期间,为保卫国家领土安全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他没有退缩,甘愿为祖国和人民献出自己的生命,曾三次命悬一线。牟炳华十指的指纹,因年复一年的劳作与曾经的战场磨砺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身上或深或浅的伤痕,见证着他过往的风雨兼程与光辉岁月。1981年退伍后,尽管他在战场上负了伤,但是他没有向组织要求提供特殊待遇。

(图为牟炳华给传承团成员看自己作战时被枪管烫伤的手指)

传承团成员畅未来传承红色精神,共筑复兴梦想

壮志长存,国之脊梁;青山常在,老兵不老。通过寻访实践活动,传承团成员深刻感受到老兵们身披戎装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老兵的故事,激励着传承团成员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传承团成员以实际行动向抗战老兵致敬,也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传承红色基因,将这份历史的厚重与荣光传递给更多的人。

(图为传承团成员与周泽兵、牟炳华及其妻子的合影)

上一条:【2024“三下乡”四】 聚焦农文旅产业 做好新时代青年调查研究
下一条:【2024“三下乡”二】 承漆艺流韵 传匠心文化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院办电话:023-62769584
研究生办电话:023-62760210

Copyright© 2015-2024,School of Marxism.CTB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