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19点30分,202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导师工作会议通过企业微信召开。30余名研究生导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院长杨维东教授主持。
学院副院长简福平教授通报了2019级毕业生的就业、科研情况,布置了2023届学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导师指导学生要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同步进行,同步落实,以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导师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社会需要的实际、家庭背景的实际。正确把握就业形势,抓住时代机遇和就业时机。他表示,要抓实、抓好2023届学生就业工作,力争实现连续三年100%就业目标,通过总结就业工作优秀经验,建立起学院就业的长效机制。
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刘富胜教授给与会导师进行了师德师风专题培训,通过教育部通报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同时也传达了学校研究生院对导师要求。一是希望导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全面指导学生;二是希望导师们积极参与课程教学,与学生分享学术前沿信息,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学院党委书记宋明江教授代表学院向导师们就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就业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围绕“合作”“担当”“关爱”三个关键词分享了对于学生培养方面的思考。
一是增强“合作”意识。通过合作科研、合作育人,打造团队,增强学科的团队意识,多开展学术沙龙和研讨,活跃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的视野,扩充研究生的信息量,让学生在科研方面有更多的体会,增强学生对导师的认同感。
二是树立“担当”精神。铸牢导师担当意识,扎实履行导师责任,增进与学生的交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宋明江书记表示,就业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质量之上。希望导师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让学生有所进步和发展。
三是铸就“关爱”家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一方面要关心研究生的心理情况。导师要了解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做出正确预判和预案,进行针对性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注重和学生沟通的方法以及交流的技巧。放低姿态,工作严谨细致些,给予学生关爱多些,展露出应有的情怀。
杨维东院长介绍了导师招生指标分配方案,传达了研究生院对于导师资格审查的要求和规定,就二级方向师生见面会作出了总体安排。提出了以下几点希望,一是希望每位导师都参加师生见面会,传达对于学生的要求,增进学生对导师的了解;二是希望在师生互选时,导师注意方式方法,关注学生心理感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是希望导师带学生做科研。通过指导学生做课题、写论文,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总体竞争力,助力学生卓越发展;四是倡导导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多鼓励学生去更高层次院校攻读博士。
